医疗纠纷预防与护患沟通
作者:陕西航天医院内三科 王惠芳 发布时间:2014-04-15
沟通说难也不难,说简单也不简单,沟通既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,同时也是一门艺术,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。良好的沟通技巧,可以建立互利的良性人际关系,使护理工作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。
在日常护理工作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?
催款催款在临床工作中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。患者对这类问题非常敏感,话没说好,常常遭到患者的冷眼冷语,改善办公护士的催款方式。
说服他人
在临床护理中,护理人员会经常碰到患者对检查、治疗、护理、饮食、休息等问题不理解、不合作或难以接受的情况,常常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地解释和说服。怎样说服他人呢?
1.从对方的利益出发,达到说服目的。
要让病人感到你是处处在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。如:肿瘤患者放疗时,每周测一次血常规,有的患者拒绝检查,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意识到这种监测的目的是保护自己。
2.说服时要考虑对方的自尊心,不要随意批评。
因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,人们会选择不同的行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。在说服过程中,一定要注意考虑对方的自尊心,不要随意批评。如“那你不能这样做!”、“你怎么能这样做呢?”、“你怎么又不抽血呢?就你不配合!”等等……这些批评人的话,容易引起对方反感,反而达不到目的。
我们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,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病人,每个人所患的疾病不同,个人的经历、文化背景、宗教信仰等也有一定的差异,病人患病后的表现千差万别,即使有时患相同疾病的人,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。我们如何面对呢?
(一)愤怒的病人:
护士有时会面对一些愤怒的病人,他们要求苛刻,如稍有不满意就会发脾气,愤怒地指责别人,有时会无端地仇视周围的人。甚至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,如拒绝治疗护理,大声喊叫,拔掉输液管或破坏治疗护理仪器,或不断地指使护士立刻为他、她提供各种检查及护理。
(二)要求过高的病人:
此类病人对别人要求很高,时常抱怨周围的一切。护士应该理解病人的行为。一般过分要求的病人,可能认为自己患病后没有得到别人足够的重视及同情,从而以高要求的方法来唤起别人的重视,特别是长期住院的病人更是如此。
(三)不合作的病人:
此类病人表现为不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,不愿与医务人员配合,不服从治疗等。由于病人不合作,护患之间可能会产生矛盾,有时会使护士感到沮丧。此时,护士应主动与病人沟通,了解病人不合作的原因,使病人更好的面对现实,积极的配合治疗与护理。
(四)悲哀病人:
当病人患了绝症,意识到自己将永远失去自己所热爱的生活、工作、家庭、地位及宝贵的生命,或病人遇到较大的心理打击时,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,出现沮丧、哀伤等悲哀反应。病人可能在行为上有哭泣或退缩,愿意自己独处或希望有一个自己信任及喜欢的人留在身边。实际上,哭泣是一种健康的、有帮助的反应,所以,如果一个人想哭的时候,让他、她自由宣泄是很重要的。
(五)病情严重的病人:
在病人病情严重或处于重危状态时,护士与病人沟通时应尽量缩短时间,避免加重病人的病情。对意识障碍的病人,护士可以重复一句话,以同样的语调反复与病人交谈,以观察病人的反应。对昏迷病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刺激,如触摸病人,与病人交谈,以观察病人是否有反应。
(六)感知觉障碍的病人:
有听力或视力等感知觉障碍的病人,护士与病人的沟通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。因此,护士应学会与此类病人的沟通技巧。如对听力障碍的病人,护士可以应用非语言的沟通技巧如面部表情、手势、或应用书面语言、图片等与病人沟通。对视力障碍的病人,护士可以用触摸的方式让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心,在接近或离开病人时要及时告知。不要使用病人不能感知的非语言沟通。
不同的病人会出现一些不同的反应需要护士应用沟通技巧,灵活地与这些病人沟通。良好的沟通及交流技巧是护士的一种基本技巧及能力,护士个人应重视人际沟通,特别是培养自己的人际沟通技巧,重视人际关系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,注意疏导及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。